信息网_www.60328.cn

郑州信息网 > 热点信息 > 正文

一场关于村庄的对话——《村庄里的艺术》新书分享会在京举办

网络整理 2023-08-05 22:26

2023年8月3日,《村庄里的艺术——村社传统田野手记》新书分享会在北京SKP RENDEZ-VOUS成功举办。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岳永逸,资深艺术批评家、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资深媒体人、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女性幸福基金创始人邓立,资深出版人、漓江出版社总编辑张谦,以及作者乔晓光等专家学者参与了分享会。在艺术中国主编许柏成的主持下,专家学者们现场分享了阅读《村庄里的艺术》之后的感受,又以“关于村庄的对话”为主题,从各自的研究与实践角度出发进行了对谈,并与现场读者互动,共同探讨村社活态文化中的艺术,畅谈村庄里的故事。

全景.jpg

嘉宾左起:许柏成、邓立、尚辉、岳永逸、张谦、乔晓光

《村庄里的艺术》,由漓江出版社2023年6月出版,作者乔晓光为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六艺学者”,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文化和旅游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中国剪纸研究中心主任。2002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创建国内首家非遗中心,2003年联合北京高校创立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青年文化遗产日”。

封面.jpg

乔晓光教授将20余年行走于中国广袤的乡村大地、对多民族民间艺术进行田野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并记录的19个文化事实集结成书,用朴素的语言、生动的故事、密集的知识、丰富的配图,呈现种种田野细节,刻画人情,讲述村庄里的艺术,力图“让生活开口说话”。该书体现了生活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展现了村庄生活的本真模样,揭示了民艺民俗隐藏的文化脉络和内储的文化内涵,及其与族群文化心理、气候地理的深刻关联,书写了乡村里的中国、民艺里的中国,为我们理解村庄,理解我们民族自身的历史与现实,理解民族活态的生存艺术史,提供了一个真实而有温度的通道。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更多的是从图书和电影、电视与互联网中了解村庄,距离真实的村庄生活与民间艺术有一定的距离。分享会上,专家学者们从不同的维度和视角,为大家展现了村庄的真实面貌。乔晓光教授介绍了自己20多年来在田野调查中的经历,他认为乡村活态文化研究,需要有感性的文化积累,以及对研究对象人与生活的感性观察,人们需要在艺术上给农民以尊重,共同重视多民族村庄里的艺术传统所拥有的璀璨文化。

岳永逸教授针对如何认识乡土日常这个事实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阐述了乡土日常的社会事实所具有的重要性。尚辉教授就学院派艺术与村庄里的艺术所共同构成的完整艺术形态,以及村庄里的艺术形式与主流的、殿堂里的艺术的异同和联系分享了自己的见解。邓立女士从十几年来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妇女传承本民族手工艺的经历出发,分享了她在村庄里发现的艺术和收获的新知。张谦总编辑则详述了漓江出版社关注村落文化的初衷、出版的相关图书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分享了她视野中的乡村模样。

此外,专家学者们对在全球经济格局、乡村振兴国家政策、大众传播生态巨变等因素下的乡村变化谈了各自的体会和看法,同时就如何保护、发掘、传播村庄里丰富的活态文化,如何让非遗与主流教育结合,如何让更多的人来关注、了解乡村,使乡村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想法。

值得一提的是,《村庄里的艺术》的装帧设计是该书的一大亮点,得到了很多读者的认可和喜爱。据该书的装帧设计者、广西艺术学院副教授陈凌介绍,她在设计之初,就将其定位为一本“小而厚”的书。“小”是指开本小,图书自重很轻,不压手;又指切口小,书里讲的是生活里的有普遍性的日常化的文化事实,有故事,有细节;用口语来讲述,不说教,尽量让生活开口说话。“厚”指厚重,民间艺术、乡村生活,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复杂多样,作者和出版社期待通过这本小书打开一扇窗,让大家走进乡村,理解乡村。

近年来,漓江出版社着力打造“中国村落文化数字出版平台”,并出版了一系列关注乡村的图书,如《假病:江南地区一个村落的疾病观念》以一个小村落的疾病观念为切入口,呈现了一整套有关疾病和死亡危机体验的地方民俗知识;《定县秧歌:从乡村戏到非遗》梳理了国家级非遗定州秧歌戏百年来的发展脉络,深入细致地展现了相关主体与时代、社会变迁之间的复杂纠葛;《乡土日常:灵验•磕头•传说》则从乡民的日常生活角度出发,对他们信仰的各种表现形式、内在联结、文化意蕴进行了详细的剖析与阐述。这些图书从不同角度向我们展现了中国村落文化的多彩面貌,为读者理解村落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窗口与途径。

Tags:文化(2111)乡村(197)艺术(205)村庄(11)

转载请标注:信息网——一场关于村庄的对话——《村庄里的艺术》新书分享会在京举办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