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_www.60328.cn

郑州信息网 > 新郑 > 正文

水滴筹被曝“扫楼式”筹款 把众筹当生意做?

网络整理 2020-02-10 12:56

  近日有媒体报道,水滴筹在超过40个城市的医院派驻地推人员,通过“扫楼”逐个病房引导患者发起筹款。且地推员每单最高提成150元,月入过万,还有末位淘汰机制。水滴筹官方回应,称这是“部分地区个别线下人员的违规现象,严重违反了水滴公司价值观、准则及相关规定,调查清楚后将给以严惩”。同时还宣布暂停线下服务团队服务,整顿彻查类似违规行为。

  然而,事件持续发酵,陆续有医院工作的网友出来反映,自己所在单位都曾有过这些筹款平台人员出没,不胜其扰。有较大的线下团队规模,按单提成和末尾淘汰机制催逼……仅是“个别违规”的说法是无法服众的,甩锅给“部分地区个别线下人员”,更是无法让人看到水滴筹的诚意。

  当然,我们不能说水滴筹的线下团队都有问题,但要保证其实现良善初衷,企业最起码要拿出健康的制度保证。如果线下团队是如水滴筹解释的,只是立足于帮助那些不懂网络运作的患者,那就是近乎公益组织的服务性工作。对这样的工作,完全不应该使用末尾淘汰或者按单提成的商业激励手段,因为这容易导致工作目的和方式的异化。

  哪怕退一步说,考虑到水滴筹企业身份,宽容理解其建立的激励机制,最起码得有配套的内部监督,线上审核必须严格。如果能把住审核关,那线下团队的造假就无法得逞。事实上是,地推员们对募捐金额填写随意,对求助者财产状况不加审核甚至有所隐瞒,对捐款用途缺乏监督。一个筹款平台最基本的事实把关都做不好,频频被曝光争议性的筹款事件,本身就足以证明,个案背后存在组织化的、深层次的漏洞。

  明明是企业模式缺陷,甩锅给了“个别线下人员”,也就意味着,没有彻底的反思和改进。水滴筹等类似平台,最初本来饱受社会赞扬,被认为是新技术行善的创新之举。但最近几年来,随着骗捐事件频发,人们也在重新审视这一创新之举。新技术是能降低求救的门槛,但如果平台不能守土有责确保事实底线,那就会提高社会行善的门槛。再有人在平台众筹求救,就将没人信任、没人转发、没人捐款,技术再先进也是白搭。

  从末尾淘汰等考核机制看,水滴筹此前显然更倾向于把众筹也当生意在做,尽管他们不提成,但可以把用户和流量转化为保险等商业收益。既然做生意,就势必要考虑成本,利润没有增加的情况下,企业加大投入提高审核把关力度,显然是吃力不讨好。但现实的矛盾在于,水滴筹的声誉很大程度来自于慈善领域,如果他们仅仅把善事当做生意的一部分,一旦善事做砸而砸了自己的招牌,别的生意还能持久健康做下去吗?可见,如何重新定位众筹业务和企业所扮演的角色,这将决定水滴筹接下来往哪走、能走多远。

  所以,这次“扫楼事件”最需要反思的,是水滴筹到底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能否有勇气直面自己的问题。在过去一些骗捐事件发生之后,水滴筹曾一再解释过,他们不是慈善机构,只是搭建网络互助平台,他们不从善款提成手续费。尽管这种专业区分有一定道理,可是在公众眼里,这类筹款平台就是在做“好事”,就是应该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负责。

  无论是打车平台,还是民宿平台,还是互助平台,都不能把责任留给用户、把利润和流量留给自己。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公益的擦边球打不得。该如何做,该如何发展,我们相信水滴筹是能够看清楚的,我们期待其用务实的行动来展示自己的诚意。(来源:人民网 出处:新浪财经)

Tags:品牌(1416)品牌观察(175)品牌消费(175)品牌排行(175)名牌(176)知名品牌(175)水滴筹(7)

转载请标注:信息网——水滴筹被曝“扫楼式”筹款 把众筹当生意做?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