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_www.60328.cn

郑州信息网 > 热点信息 > 正文

追光51年,他的电影从未结束

网络整理 2023-12-22 16:42

 

 

repeat

 

  51年,他走遍866个村子,放映电影近万场,放映总里程超200多万公里,足迹可绕地球50圈;他见证了从8.75毫米、16毫米到35毫米电影放映机,再到数字电影放映机的时代变迁。

  从黄昏到深夜,51年来,山东省安丘市电影公司原农村电影放映员都振明在安丘的山村里架起了光影和农民之间的桥梁。当岁月流转,电影记录着各个时代的更迭和故事,而电影之外的变化,则深深烙印在都振明的记忆中。

追光51年,他的电影从未结束

都振明。山东省文明办供图

  从“都哥哥”到“都爷爷”

  看电影是享受,但放电影并不轻松。因为喜欢电影,1972年9月,17岁的都振明如愿成为一名农村电影放映员,推着一辆独轮车,装上一台电影放映机、一台小型发电机、一盒胶卷和一块幕布等。“这些东西加起来总重量超过300斤,但因为喜欢电影,我丝毫不觉得沉重。”都振明回忆起年少的放映时光感慨地说。

  在那个年代,放一场电影,都振明需要走过几十公里崎岖不平的土路,在虫子苍蝇乱飞的场地搭建设备,而补助只有4毛钱。一到村子里,孩子们就一边围着他要糖吃,一边大声喊:“都哥哥来放电影啦!都哥哥来放电影啦!”一直到电影放映结束,人们渐渐散去,孩子们还乖乖地坐成一排,远远地朝着电影屏幕挥动小手。几十年过去,那些看他放电影的小孩也都有了自己的孩子,曾经的“都哥哥”,现在成了“都爷爷”,那个推着独轮车放映胶片电影的时代也一去不复返了。

  “彩色电影取代了黑白电影,之后放映的工具也变了。大概是2007年开始,我们用上了数字电影放映机,不仅设备重量轻了不少,而且操作比较简单,培训了一下我就都会了。”农村电影的变化历程,都振明比任何人都要清楚。“早些年片子少,一部电影我能放五十遍,台词都倒背如流。现在有好多电影自己也只是听过没看过。而且,每个时期电影开始前方的宣传片也都不同,从科技助农、节约用水到珍惜粮食、科学防疫等等……”

  在都振明的记忆里,乡村电影有过兴盛也有过不景气。进入90年代以后,录像厅和游戏厅占领了大街小巷,人们开始接受这些新潮事物,整日聚集在一起。而露天电影的广场上,总是稀稀疏疏的两三个人。一直到2007左右,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全面铺开,这种情况才慢慢改善。时代在发展,从胶片机到数字放映机,都振明虚心向年轻队员请教,一点点学习电脑知识和数字放映技术。每次放映他都提前到达放映点,选场地、贴海报,做好映前宣传,保证场场演出声光俱佳,让农民朋友看到高质量的电影。

追光51年,他的电影从未结束

都振明为乡亲们放映电影。山东省文明办供图

  当好农民朋友的“贴心人”

  在金冢子镇沙岭子村,一位叫马子让的农民成了都振明的至交。几年前,马子让和老伴建了一个养蚕大棚,因不得要领,蚕宝宝开始大面积死亡,急得老两口手足无措。恰逢都振明来该村放电影,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赶到马子让家中了解情况,并用自己在科教电影中学到的养蚕知识对马子让进行指导帮助。都振明了解到马子让出现了暂时的经济困难,果断自己掏钱资助他们,这件事让马子让非常感动。在后来的几年里,马子让的大棚养蚕顺利红火,靠着科学和辛勤,其规模不断扩大,收入逐年增长。

  每个村有哪些五保户、家庭困难的学生,都振明都了然于心。每次到村里放电影的时候,他就买点东西送过去,有时候是几斤排骨,有时候是大米和油,有时候是当季的水果,久而久之,村民们也把都振明当成了亲人。后来,都振明加入公益电影志愿服务队,老百姓需要什么,大家就做什么。都振明怀着“奉献余辉,服务他人”的想法,学习多种技能。

  他经常在下乡放电影的时候为老百姓换电灯、修家电,为行动不便老人清理卫生;偏远山村的困难老人理发是个难事,都振明就提议统一购买了理发工具包,在放电影前免费给老人理发;赶上村民家里有农活,他们还会帮村民晒麦子、抬粮食;看到年迈的老人编的笤帚、笸箩,他们就做起“代销”,把东西带到城里卖掉后再把钱送回来。一个个自发的善行,变成了他的“工作常态”,这些事他一干就是15年。“即使我退休了,我还是会跟着志愿者一起下乡,因为这种公益性的活动需要更多的人来做。”都振明目光炯炯、语气坚定。

追光51年,他的电影从未结束

都振明为村里的老人免费理发。山东省文明办供图

Tags:电影(250)放映(2)振明(1)马子(1)

转载请标注:信息网——追光51年,他的电影从未结束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