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_www.60328.cn

郑州信息网 > 热点信息 > 正文

被南京吸引而来的芥子园主人李渔

网络整理 2019-12-14 10:41

  古往今来,南京在文学艺术方面的魅力就吸引着众多文化人,李渔,便是南京的这种特性吸引而来的清代戏曲家。他在家乡兰溪自己已经设计建成伊山别业,喜滋滋地自称有便耕、便钓、便吟等“十便”,有宜春夏秋冬、宜晓晚晴阴雨风等“十二宜”,却跑来江宁(今南京)另建芥子园,成就戏曲、书肆等诸多事业,让自己在全国大火了一把,并影响后世。

  李渔何许人

  李渔(1611~1680)祖籍浙江兰溪,生于江苏如皋。他本名仙侣,号天徒,后改名渔,字笠翁,又名笠鸿、谪凡等。可窥见他自诩天人下凡,又有出世遁隐的一面。

  李渔最大的成就在戏曲,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戏曲创作,著有收入《奈何天》《比目鱼》《蜃中楼》《怜香伴》《风筝误》《慎鸾交》《凰求凤》《巧团圆》《玉搔头》《意中缘》 的传奇剧本集《笠翁十种曲》。其中《凰求凤》《巧团圆》等就是在江宁创作的。《闲情偶寄》中的《词曲部》《演习部》《声容部》等某些章节,对中国古代戏曲理论作了较系统的总结,提炼出一些艺术规律。由于他既有创作实践,又有演出经验,其理论涉及题材创新、编剧技巧,重视舞台表演艺术,有跨越前人的系统而精到的论述。他是中国第一个把戏剧作为综合艺术来研究的戏剧理论家。他在江宁组织家庭戏班,精心培养名角,到处演出,足迹遍至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福建、山西、广东、甘肃和北京等地,走遍大半个中国,特别是到北京演出,轰动一时,可谓红遍了大江南北。

  其实李渔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撰写小说,并且把小说当作戏剧来写,称之为“无声戏”。有小说集《连城璧》(又名《无声戏》)《十二楼》。今人从中选取15篇结集成《李笠翁小说十五种》。

  他喜爱园林设计,在家乡兰溪设计建造了伊园(即伊山别业),在江宁设计建造了芥子园,在北京为贾胶侯设计了半亩园,在杭州设计建造了层园。他不但有设计实践,还有设计理论,在《闲情偶寄·居室部》中,对房舍、窗栏、墙壁、联匾、山石的构造、布局,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构筑芥子园

  李渔一生七十载,除了家乡,江宁是他居住生活最长的地方,近二十载。之前,他曾多次往返江宁。清康熙元年(1662),李渔52岁时,移家江宁,至康熙十六年移居杭州,在江宁住了16年。其间,康熙八年建成芥子园。

  据民国陈诒绂《金陵园墅志》记载,“芥子园,在赤石矶。金华李笠翁渔居金陵,拓之。园门自题联云:孙楚楼边觞月地;孝侯台畔读书人。”芥子园,占地不及三亩,入园即见一座假山,园内有房屋二进,栽有四五株大石榴树。园名芥子,言其极小。佛教有言,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须弥,为佛教理念中的诸山之王,其高无比。园名芥子,就含有园子虽小、有容乃大的哲理。

  经过李渔的精心设计,小小芥子园竟有浮白轩、来山阁、月榭、歌台等景观,回廊曲折,移步换景,精巧雅致,堪为江南私家园林中的杰作。

  清康熙八年三月三日那天,也是寓居江宁的安徽桐城文人方文,曾邀请桐城老乡兵部侍郎孙晋(号鲁山)同赴芥子园拜访,有《三月三日邀孙鲁山侍郎饮李笠翁园即事作歌》诗,其中有句,记其园及戏班:“因问园亭谁氏好,城南李生富词藻。其家小园有幽趣,累石为山种香草。两三秦女善吴音,又善吹箫与弄琴。曼声细曲肠堪断,急管繁弦亦赏心。”可见当时芥子园的一斑。

  园内还有一联,“二柳当门,家计逊陶潜一半;双桃钥户,人谋虑方朔之三。”芥子园门前有二株柳树,门内有二株桃树,每当桃熟时,人多打取,于是李渔戏撰此联。陶潜即陶渊明,号五柳先生,可是我只有二柳,家计少了他一半多;我虽有双桃钥户,但别人谋算我桃子的心思,抵得上三个聪明多智的东方朔,我怎么对付得了呀!李渔真幽默。

  就是在这样小巧的园子里,李渔广泛结交社会名流,如余怀、吴伟业、尤侗、王士祯、周亮工、方文等,倡和颇多。在江宁,他完成了自己一生中的巅峰事业。在芥子园完成的《闲情偶寄》;在芥子园营建的书肆,自撰或编选历史、文学、戏剧、美术等各类书籍,刊刻销售。其中《芥子园画传》初集,不断被翻刻,成为古今画人必读的入门书。

  还是美食家

  李渔的才能是多方面的,文能戏曲、小说、诗文,“武”能设计构筑园亭,生活上还是位美食家。

  文事上再举一例,今南京江南贡院明远楼有一副名联:“矩令若霜严,看多士俯伏低徊,群嚣尽息;襟期同月朗,喜此地江山人物,一览无遗。”就是李渔撰写的。

Tags:被南京吸引(1)

转载请标注:信息网——被南京吸引而来的芥子园主人李渔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