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_www.60328.cn

郑州信息网 > 热点信息 > 正文

冬日食单出炉

网络整理 2019-12-14 10:41

  有料要爆……

  □紫金山/金陵晚报记者

  殷静 整理

  裹紧冬衣,抵御寒风,大口进食,冬季讲究“藏”字,养精蓄锐、好好进补,以应对来年春、夏、秋季漫长的付出。

  古人对此深以为然,口腹之欲的追求,他们的精致讲究,更体现在对食物的追求与理解。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只要支起饭桌,古代吃货就能将他们的冬日食单娓娓道来。

  一块羊肉可另类“炫富”:

  韩熙载以带皮羊肉展现南唐财力

  作为中国历史中最著名的夜宴“承办商”,韩熙载在传世名画《韩熙载夜宴图》中精彩亮相,那一晚他更换三次服装,实力诠释什么是“精致男孩”,什么是走在南唐潮流前端的达人。

  寒冬食羊肉已成为深入人心的话题,而在羊肉统治中国人餐桌的千年时光中,吃羊大户宋神宗宫廷以一年消耗羊肉43万4463斤4两占据榜首,数字虽令人吃惊,真论“炫富”能力,还得向前辈韩熙载看齐。

  五代十国南唐时期,江宁府(今南京市)等江南地区便习惯吃带皮羊肉。

  《癸已存稿》中提出看法:“羊皮为裘,本不应入烹调。”其认为羊皮应该作为衣裘,而不应该烹调。韩熙载在出使中原,便遭遇到与此相同的灵魂之问。

  中原人询问韩熙载:“江南人为什么不吃剥了皮的羊肉?”韩熙载便回复道:“那是我们生产绫罗的缘故。”

  不以羊皮为衣料,自然不将它视若宝贵之材。“炫富”的一句话间,便将南唐雄厚的财力、资源的富足展示得一清二楚,不容他国轻视。

  同样,南宋《松漠记闻》中记载,金人宰羊时只食用羊肉,有贵客招待时,便会出现带皮羊肉。该书作者南宋大臣洪皓在书中记录,金人请他吃带皮羊肉时,曾特意说这是仿效南方食用羊肉的做法。

  一条煮鱼登顶“朋友圈”:

  “北漂”青年曹雪芹擅长做江南佳味

  “有人欲读我书不难,日以南酒烧鸭饷我,我即为之作书。”一杯酒、一只烧鸭,便可“笼络”他的胃。

  若你来到1758年的腊月北京,遇上圆脸微黑的曹雪芹,不需催促《红楼梦》的完结,只要一只烧鸭就可令他乖乖交出书稿。对烧鸭爱得深沉的曹雪芹,在“北漂”时光中常常怀念江南美食,食单中也常常出现江南菜色。

  在一场“鉴别字画”大派对中,曹雪芹偶遇准备出城打酒的朋友,便前往好友叔度家品尝自己所藏美酒。行至叔度家中,朋友打趣从南方而来的曹雪芹:“劳烦你做鱼下酒,借此让我们一饱口福。”

  上桌时,曹雪芹以少许的酒绕着鱼浇洒,顿时香味扑鼻。并且用筷子轻轻打开鱼肚时,鸡蛋做的一斛“明珠”十分吸睛,曹雪芹称其为“老蚌怀珠”。

  《瓶湖懋斋记盛》中记录,美食爱好者曹雪芹多次以这道菜招待朋友。

  在座的朋友皆大声叫好,称赞它为“江南佳味”。

  一道豆腐求来鞠三躬:

  顶级“老饕”袁枚甘为美食折腰

  作为一名严格意义上的美食专家,光是粥,袁枚便有着极其严苛的标准。

  见水不见米,不算是粥;见米不见水,不算粥;一定要达到水米融合,柔腻如一,才能称呼它为粥。袁枚曾言:“凡事不可苟且,而于饮食尤甚。”

  豆腐算是干燥严冬中的一道清新爽口的食材,袁枚甚至在《随园食单》中认为豆腐之味,远胜燕窝。平日不为诸事折腰的袁枚,却为豆腐鞠三躬,后被广为流传。

  在流传的几个版本中,所求豆腐各不相同,但据袁枚《随园诗话》记录其为“蒋侍郎豆腐”。在一次珍馐罗列的宴饮中,蒋侍郎忽然询问袁枚:“你可曾吃过我亲手做的豆腐?”袁枚回应:“还没有。”蒋侍郎立即亲自下厨,许久之后端着豆腐出来。袁枚入口顿觉美味,趁机向蒋侍郎讨求豆腐制作食谱。蒋侍郎要求袁枚向他鞠三躬,袁枚立即照做,得到了蒋侍郎口授食谱。

  有人因此调笑袁枚:“谁知解组陶元亮,为此曾经三折腰。”

Tags:冬日食单出(1)

转载请标注:信息网——冬日食单出炉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