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_www.60328.cn

郑州信息网 > 热点信息 > 正文

何家庆遗体告别仪式举行 生前诗作《我走了》感动众人

网络整理 2019-10-22 11:20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10 月21 日上午,“魔芋大王”、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何家庆遗体告别仪式在合肥殡仪馆1 号厅举行,生前同事、学生、亲友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从四面八方赶来送他最后一程。现场没有挽联、没有隆重的仪式,一个生前照片集锦、一首生前所作长诗《我走了》,何老师就此与大家作最后的告别。

何家庆遗体告别仪式举行 生前诗作《我走了》感动众人

何家庆遗体告别仪式举行 生前诗作《我走了》感动众人

众人前来送他最后一程

21 日上午,合肥殡仪馆1 号厅门口排起了长队,生前同事、学生、亲友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从四面八方赶来送别何家庆。

张彩飞是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7届毕业生,20 日下午专程从武汉乘高铁赶来。他说:“何老师教过我很多门课程,我的本科毕业论文也是他指导的。没想到他走得这么急,后悔没有在何老师人生最后一段时光好好陪陪他。”

“大家都很喜欢听何老师的课,和学生相处时他亦师亦友。”张彩飞说,何家庆教授经常和学生一起吃饭、散步、聊天、开玩笑,没有一点老师的架子,“他有很大的人格魅力,总能吸引学生、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正是受何老师对学术研究执着精神的影响,如今我也从事植物分类学方面的研究。”何家庆在安徽大学工作了40 多年。

2010 年1 月被安徽大学延聘,2013 年退休后受聘成为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标本室主任。2016 年,何家庆向南京大学递交假条踏上自费“栝楼扶贫”路。21 日一大早,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卢山、黄成、李忠秋3 名教授来到合肥吊唁何家庆。“他在南大做了很多事,是学校的楷模。”卢山说,得知何家庆教授去世的消息后,南京大学专门敬献了花圈,“他在学生心中也是榜样,我在朋友圈里看到很多学生都在怀念他。”

还有很多人因在外地工作不能赶到合肥送别何家庆,但是他们在QQ、微信群里表达了对何家庆的哀思。“何老师做事非常认真,他带我们做实验,每个细节都要求很严谨。”安徽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毕业生、现在杭州工作的常夏源在同学群里说。

何家庆遗体告别仪式举行 生前诗作《我走了》感动众人

用一首长诗作最后的告别

何家庆一生清廉纯朴,遗体告别仪式也简单朴素。现场没有挽联,只有一个电子屏幕显示着“送别何家庆教授”的背景照片,厅外挂着“满腔热血奉献科研扶贫济困造福百姓”的横幅,这16 个字也浓缩了他的一生。

“家属告诉我们,老人家说了要一切从简。”合肥人本礼仪服务有限公司综合办经理张伟告诉记者,工作人员也被何家庆教授的事迹深深打动,所以没有在厅内设置挽联,只在厅外布置了一个横幅,全是公益服务。

告别仪式上,一张张照片组成的短视频回顾了何家庆的一生——跋涉大山采集标本、手抱魔芋兴高采烈、手把手教贫困户种栝楼……看到视频,很多人泣不成声。

送别现场,人们还倾听了何家庆生前所作长诗《我走了》——“我走了,我还活着,朽而沃若,似一粒种子破胸,比一滴水珠畅想,泥土里聚集力量,空气中尚存清氧,谁怂恿我努力而为,谁把控我生命续延。我走了,无须作祭奠,无须泪挂腮两旁,无须那一纸挂墙告悼文,请忘掉我吧,泥巴或白雪,一切都回归土地,我从这土地生长……”——这不仅是人们送何家庆最后一程,更是他与大家作最后的告别。

“他跟何禾(何家庆女儿)说,当他离开的时候就把这首诗跟大家分享。”何家庆的女婿郑文说。记者注意到,这首长诗的落款为“何家庆初于安徽大学实验中心己丑年乙丑月癸酉日,修于南京大学生命学院乙未年癸未月戊申日”。“最近父亲住院时我才知道他写了这首诗。因为当时父亲状态不是很好,日常交流也不是很顺畅,所以我对创作背景也不是很清楚。”何禾说,目前这首诗已授权给出版社,很快就会出版。

Tags:何家庆(1)遗体告别(1)我走了(1)

转载请标注:信息网——何家庆遗体告别仪式举行 生前诗作《我走了》感动众人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