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_www.60328.cn

郑州信息网 > 热点信息 > 正文

中国发布丨我国60岁以上老人达2.5亿!建立老年健康服务体系,2022年要达成这些目标

网络整理 2019-11-01 14:26

11月1日,国家卫健委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指导意见有关情况。中国网 李文治 摄

中国网11月1日讯 (记者 彭瑶)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今日在国家卫健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截至2018年底,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5亿。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2018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7岁,但据研究,我国人均健康预期寿命仅为68.7岁。患有一种以上慢性病的老年人比例高达75%,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超过4000万,老年人对健康服务的需求非常迫切。

2022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护理床位占比要达30%

日前,国家卫健委会同国家发改委等八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2年,综合连续、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达到50%以上;80%以上的综合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为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护理床位占比达到30%。

在加强健康教育方面,面向老年人及其照护者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促进老年人形成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营造关心支持老年健康的社会氛围。在加强预防保健方面,建立健全老年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失能预防三级预防体系。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改善老年人营养状况,加强重点慢性病筛查指导,降低老年人失能发生率,重视老年人心理健康。

在加强疾病诊治方面,完善老年医疗资源布局,建立健全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老年医院和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为核心,相关教学科研机构为支撑的老年医疗服务网络。重视老年人综合评估和老年综合征诊治。全面落实老年人医疗服务优待政策,开展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创建活动。在加强康复和护理服务方面,发挥康复医疗在老年医疗服务中的作用,为老年人提供早期、系统、专业、连续的康复医疗服务。建立完善以机构为支撑、社区为依托、居家为基础的老年护理服务网络。

在加强长期照护服务方面,探索建立从居家、社区到专业机构的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模式。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失能老年人上门开展健康评估和健康服务。支持社区嵌入式为老服务机构发展。增加从事失能老年人护理工作的护士数量。在加强安宁疗护服务方面,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安宁疗护服务,探索建立机构、社区和居家安宁疗护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形成畅通合理的转诊制度。稳步扩大安宁疗护试点。

安宁疗护首批试点后可提供服务机构增至61个

北京海淀医院安宁病房秦苑介绍,2017年原国家卫计委在北京、上海、吉林、河南、四川的一个市区启动了第一批5个安宁疗护试点,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在局部构建了市、县、区多层次的医疗服务体系,形成医院、社区、居家、医养结合、远程服务五种模式。可以提供安宁疗护服务的机构从35个增加到61个,床位从412张增加到957张,执业医生数量从96人增加到204人,执业护士人数也从208人增加到449人。医护人员的数量比试点前增加了115%,在局部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评价标准的3A或3B级的水平。

首批试点地区还推动了机制探索和政策突破,如德阳率先推出了安宁疗护按床日付费的制度,长春实施了恶性肿瘤三种生命终末状态病人的单病种付费探索等。今年5月,上海和其他省份的71个地市进入到第二批试点当中。

“就全国范围而言,安宁疗护服务已经进入到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态。”秦苑表示,此次《意见》对探索机制、社区和居家安宁疗护相结合的机制、制定用药指南、完善安宁疗护多学科服务模式、加强公众教育都明确给予指导。相信随着《意见》的出台,我国的安宁疗护服务会得到越来越好的发展。

Tags:

转载请标注:信息网——中国发布丨我国60岁以上老人达2.5亿!建立老年健康服务体系,2022年要达成这些目标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